10月20日至23日,中国共产党第二十届中央委员会第四次全体会议在北京举行,全会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五个五年规划的建议》,为未来5年中国发展擘画蓝图。盐城师范学院统一战线成员热切关注会议动态,深入学习会议精神,结合工作实际畅谈感想和体会。
徐华(盐城市政协委员、民盟盐城市委委员、校民盟基层委员会主委、副校长):中共二十届四中全会指出,要抓住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历史机遇,统筹教育强国、科技强国、人才强国建设,提升国家整体创新能力。作为学校人数最多的民主党派基层组织,校民盟基层委员会将进一步发挥人才优势,聚焦学校中心工作,在人才培养、科技创新等领域积极建言献策,瞄准地方产业需求,充分利用民盟平台,大力推进校地合作,立足民生服务,调动盟员主动服务乡村振兴,持续提升学校影响力,为学校高水平师范大学建设提供强有力支撑。
邢蓉(盐城市政协常委、民建盐城市委副主委、校民建支部主委、绿色低碳学院副院长兼省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源研究中心主任):深入学习中共二十届四中全会精神后,我深受鼓舞,也进一步明确了履职方向。全会绘就的“十五五”发展蓝图,特别是对加快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建设新型能源体系等重点任务的部署,与民建长期以来密切联系经济界的特色优势高度契合,为我们民建支部提供了广阔的履职空间。我将团结支部全体会员,自觉将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全会确定的各项任务上来,坚持以“围绕中心、服务大局”为工作主线,在人才培养、科技攻关和产业服务中积极担当、主动作为,努力为高质量发展和中国式现代化进程,贡献民建盐师的智慧与力量。
肖丽(盐城市政协委员、区人大代表、民进盐城市委委员、校民进支部主委、体育与健康学院副院长): 中共二十届四中全会为国家发展指明了方向,作为高校民主党派的一员,我深受鼓舞,深感责任重大。我们将把学习贯彻全会精神作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重要政治任务,引导广大会员深刻领会核心要义,切实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党中央决策部署上来;将始终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不断加强自身建设,提升履职能力,与全体会员一道,凝心聚力,将全会精神转化为推动学校事业发展和地方经济社会进步的生动实践,为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于胜博(盐城市政协委员、致公党盐城市基层委员会副主委、校致公党支部主委,图书馆副馆长、档案馆副馆长):学习中共二十届四中全会公报,对“十五五”时期国家发展的蓝图有了更深刻的理解,进一步坚定了与中国共产党同心同向、同频共振的政治信念。作为以“侨海”为特色的参政党基层组织,我们血脉中流淌着爱国报国的基因。在新的征程上,我们将立足本职岗位,围绕学校“十五五”规划部署,积极参与学校治理体系建设,着力提升教书育人实效;充分发挥专业特长,更好地服务学校科学研究和人才培养,为把我校建设成为“特色鲜明的高水平师范大学”贡献智慧力量,展现致公党人的责任担当。
马以春(校九三支社副主委,物理与电子工程学院副教授):中共二十届四中全会把高质量发展、改革与法治、科技自立自强统筹推进,我感到方向更明、任务更实。校九三支社将紧紧围绕新时代新征程中国共产党的中心任务,紧密结合国家战略需求,以历史主动精神克难关、战风险、迎挑战,探索前沿交叉领域,勇攀科技高峰。做“四有”好老师,聚焦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强化我校特色,积极服务地方经济发展,着力培养创新人才,全力服务学校教育事业的高质量发展。
李尧(盐城市政协委员、盐城市知联会副会长、校知联会会长、文学院院长): 中共二十届四中全会明确提出,“统筹教育强国、科技强国、人才强国建设”以及“一体推进教育科技人才发展”,这为高校的育人方向、教育使命提供了根本遵循。知联会作为人才集结与智力汇聚的平台,将以全会精神为指引,围绕新时代新征程国家与学校的建设目标,坚守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初心使命,把全会精神融入立德树人与科学实践的全过程,在推动科技产业融合、强化人才培养等方面建务实之言、献管用之策,以更高站位、更宽视野、更实作风、更强举措、更大作为,全心全意谋发展、有始有终抓落实,为奋力开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新局面贡献智慧和力量。
易高峰(盐城市欧美同学会副会长、校欧美同学会会长,教务处处长、教师教育学院院长):学习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精神,我深感使命在肩,责任重大。面向未来,我校欧美同学会将充分发挥智力优势与桥梁作用,以“新师范”为根基,汇聚海归师资力量,积极探索智能教育新模式,赋能未来教育发展;以“新文科”为纽带,深入挖掘独特的地域文化与生态底蕴,助力打造高水平的跨学科研究与创新平台,厚植文化自信;以“新工科”为突破,积极借鉴海外先进的产教融合经验,聚焦人工智能等智能技术与教育、文化创意等领域的交叉应用与创新,服务区域产业升级。我们将团结带领广大会员,矢志将海外所学所思转化为建设“三新”的实际成效。
姜海波(区人大代表、校侨联主席,科学技术处处长、产业技术研究院院长):通过学习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精神,校侨联深受鼓舞,倍感使命光荣。全会强调,充分调动全社会投身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凝聚磅礴力量,这为高校侨联工作注入了新的时代内涵。学校侨联作为党联系归侨侨眷和海外侨胞的桥梁纽带,要自觉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全会精神上来,立足教育强国、科技强国、人才强国战略,充分发挥侨界资源优势。我们将以“凝聚侨心、汇聚侨智、发挥侨力”为工作主线,强化思想政治引领,深化校地侨务合作,拓展海外联谊渠道,搭建侨界创新创业交流平台,积极推动科技文化交流与成果转化,服务学校高质量发展和地方经济社会建设。